廣州觀察
  今天下午,廣州市28個政府部門為政協委員“擺攤”,提供知情問政服務。據悉,這與政協委員的問政內容有密切關係,每年參與“擺攤”的部門,市政協都會根據政協委員的問政需求邀請。
 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強調,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,有事好商量,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,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,是人民民主的真諦。廣州市政府部門數年來堅持集中“擺攤”,為政協委員提供知情問政服務,在某種意義上說,是“有事好商量”、取得“最大公約數”的體現,也是讓人民監督權力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  “擺攤”是皮,是形式,“問政”是肉,是內容。形式創新雖不乏積極意義,但從根本上說,形式還是要服務於內容,否則形式創新的意義便大打折扣。從往年實踐來看,實事辦好、好事辦實還有努力空間,比較常見的問題是事前功課沒做足,準備不充分。譬如在2013年1月的一次“擺攤問政”中,一位政協委員走到某個部門攤位前,反覆追問:“今年的最低工資標準,會不會提高?提高金額或比例是多少?”該部門人員始終守口如瓶,婉拒回答。一問三不知,或許是真不知,又或不方便說,無論什麼原因,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政協委員和公眾想要的。該部門一把手聞訊後,專門向政協委員道歉。
  隨著“擺攤問政”形式的日益成熟,政協委員和公眾對它的期待值不斷提高,參與的政府部門必須做足功課、有備而來,做到有問必答、言無不盡,最大程度滿足政協委員和公眾的知情權。這隻是對“擺攤”這一方而言,“問政”這一方或多或少也存在這樣的問題。正如你觀察發現,每年的“擺攤問政”幾乎都成了幾位“明星委員”的專場,他們所提問題也得到充分的報道,其他政協委員似乎就不那麼引人註目了。問政的理想狀態應該是,廣開言路、百花齊放、集思廣益。
  “擺攤問政”重在問政,問者有的放矢,答者誠心誠意,才能將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,通過政協委員這座橋梁,讓政府部門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,使政府部門的決策和工作更好順乎民意、合乎實際。
  (連海平)
  (原標題:“擺攤問政”,功課要做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q96xqte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